长沙古玩市场-湖南古玩网重新升级上线【敬请收藏】
    0

    和田玉的皮色及其分类

    2018.05.22 | 古玩网 | 175次围观

    来源:李新岭 新疆质检院和田玉检验中心

    璞玉是未琢之玉或蕴藏有玉之石。《孟子·梁 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 人雕琢之。”这是指未经雕琢的玉石。《韩非子· 和 氏》中记载:“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这是指蕴藏有玉的石头。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璞玉当成无价之宝,对其非常珍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曾有记载“凡璞藏玉,其价无几。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于无瑕玷者,古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也不易得。起纵横五六寸无瑕者,治以为杯,此已当之重宝也。”20世纪初,谢彬考察新疆后,曾有这样的记载“有皮者价尤高。皮有洒金、秋梨、鸡血等名,盖玉之带璞者,一物往往数百金,采者不曰得玉,而曰得宝”。可见,璞玉在现代依然是非常珍贵的。

    和田玉的外皮,根据其成分和产状特征,可以分为石皮、色皮、糖皮三类。

    一,石皮。石皮是指和田玉山料外面包围着一层围岩。围岩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透闪石化大理石或者大理石,在开采时同玉一起开采出来,附于玉的表面,这种围岩与玉的界限很清楚,可以分离。当经过流水或冰川的长期作用后,围岩与玉分离。另外一种是透闪石岩,和田玉在形成过程中交代了粗晶状的透闪石,由于交代不彻底,在玉的表面常常附有一些粗晶透闪石。这种石皮与玉的界限不分明,工艺界将这种玉石称为玉有阴阳面,阴面是指玉外表的这种石质。

    二,色皮。和田玉外表会有一层褐黄色或褐红色玉皮。玉 石界常常根据其颜色为玉石命名,如鹿皮子、黑皮 子等。从皮色也可以看出子玉的质量,如鹿皮子、 黑皮子等多为上等的白玉好料。同种质量的子玉, 如带有秋梨等皮色,价值会更高。玉皮的厚度一般都很薄,常常小于1毫米。色皮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的成散点状,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和田玉的色皮是由于和田玉中的二价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价铁形成的,是次生的。有经验的拾玉者总是到河流的中下游去寻找带有色皮的子玉,而在上游是很难找到色皮子玉的。此外,在原生玉矿体的裂缝附近也偶尔能发现带皮的山料,这也是由于次生氧化形成的。

    三,糖皮。和田玉山料外面包裹有一层黄褐色的玉皮,因颜色酷似红糖色,所以人们把其称为糖玉。糖玉的内部一般为白玉或青玉,与色皮相比,糖玉的糖皮厚度较大,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将白玉和青玉包裹起来,呈过渡关系,糖玉一般产于矿体裂隙附近。有学者对新疆和田糖玉的糖皮进行研究,发现糖皮是和田玉中的铁氧化所致。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糖皮由透闪石微晶组成,呈交织纤维和壕状结构,单偏光下可见淡褐色铁质在透闪石中呈云片状分布。


    糖皮的化学成分

    经化学分析结果:SiO2 56.85%,Al2O30.98%, CaO13.64%,MgO2.89%, Fe2O30.98%,FeO0.88%, MnO0.18%,TiO20.05%, P2O50.06%,SO31.28%, H2O+2.69%,H2O-0.33%,灼失量3.48%。

    电子探针 质谱分析结果为:SiO2 56.88%,Al2O30.44%, CaO13.98%,MgO3.55%,FeO0.84%,TiO20.07%, Cr2O30.02%,K2O0.00%, Na2O0.59%,H2O3.5%等。

    从化学成分可知,糖皮与白玉的构造近似,但也有稍微不同。

    和田玉璞玉之所以价格昂贵,一是因为色皮可以利用作俏色玉器,另外拥有色皮的玉石质量很好。俏色玉器的制作,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利用色皮琢成各种造型的玉器,使其更富有情趣。在一些仿古玉中更为常见,如仿古玉杯和仿古玉佛手是利用秋梨皮和虎皮琢制的,更表现出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

    璞玉的特征,人 们很自然会联想到古代有名的和氏璧。韩非子《韩非子·和氏》中记载了和氏璧的故事:“楚人得玉璞楚山中”,献给楚庄王,楚庄王让玉匠辨认,玉匠说是石头而不是玉,于是楚庄王以欺君之罪,剁去卞和的左脚。其后又献给武王,又被剁去右脚。直到文王即位,命“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可见,和氏璧原本也只是一块璞玉,起初并没有被玉匠认出,后去掉外皮才成为国宝。秦国得悉赵惠文王获得和氏璧后,想要夺去这个宝物,于是 诈称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赵国蔺相如巧妙地识破了秦王的骗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传说到秦朝时,和氏璧被秦始皇用做皇帝玉玺;汉高祖刘邦作为传国玺;玉玺后又落入王莽、孙坚、曹操、司马炎之手;到后唐末帝李从珂,从晋石敬塘攻洛阳时,李从珂摘玺登玄武楼自焚,石敬塘攻入洛阳,玺已不知下落,成为一件千古疑案。

    一千多年来人们对和氏璧的原材料议论纷纷,有的人认为是拉长石,有的认为是和田玉的璞玉,当然,和氏璧究竟是不是和田玉,这仍然是一个千古之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湖南古玩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或源自网络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