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古玩市场-湖南古玩网重新升级上线【敬请收藏】
    0

    五种方法鉴别玉器的年代

    2018.05.18 | 古玩网 | 301次围观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

    一、从材料鉴识古玉
      1、古人说;远看玉,近看工对古玉的鉴识首先把握的是材料,也就是说古玉首先断质而后断代,玉狭义的讲是指硬玉(翡翠)和软玉(和田玉),硬玉流入中国历史很短清初才流入民间。软玉在良渚文化已出现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

    2、从广泛的角度讲玉石之美者,因此在古代玛瑙、绿松石、水晶、都称其玉,我们今天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除了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外,还要了解这些材料被使用的历史。如红山文化玉器用的大多数是岫岩玉,良渚文化玉器用于产江苏的软玉,新疆和田玉的使用是从商代开始的。汉代以前的和田玉多为仔料,俄罗斯玉、青海玉和河摸料玉的使用只是20年的历史。

    3、古代主要玉种;1、岫岩玉矿物成分蛇纹石已有12000的历史。红山文化大都采用的材料。2、透闪石-阳起石产于江苏的软玉但外观不能与新疆的和田玉相比,其外部特征有云母壮闪光点。在良渚文化被采用。3、独山玉是一种蛀变的辉长岩独山玉在新石器晚期已被采用。

    4、和田玉产玉新疆是商代以后独领风骚的美玉,是中国人心中的玉宝,为历代宫廷御用。是真正意义上的

    5、绿松石,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6、玛瑙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7、翡翠高档玉石产于缅甸清初进入中国。

      
    二、从器型鉴识古玉   

    在漫长的玉文化史中,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器型。抓住每个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征,是古玉器鉴识的第一道门坎。例如,红山文化的圆雕玉龙、玉猪龙。良渚文化的玉琮、商代的玉璇玑、西周的凤鸟人物饰、从西周到西汉的玉璜、战国到西汉的出廊玉璧和玉舞人、西汉的辟邪三宝、唐代的玉飞天、宋代的童子、明代的玉牌、清代的山子等。每个时代的器型都有各自的特点,要从细微之处加以鉴识。

      
    三、从纹饰鉴识古玉   

    饰纹,可以说是玉器的符号每一个朝代的玉器都有其特定的符号,纹饰已有上百种,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新的纹饰出现,一些纹饰不断的消亡。有的纹饰生命力极强,跨越了整个玉文化历史,了解这些纹饰出生的时间,就能断定这类纹饰玉器出生的年代。

      1、红山文化的网状纹,出现在龙首或龙下颔处。

      2、良渚文化的兽面纹,后世再也没出现。

      3、纽丝纹从良渚文化直到清代一直使用。

      4、方型云纹出现商代,盛行春秋至西汉。

      5、双环纹为商代特有的纹饰一般用于龙身。
     

    6、脊齿纹商代特有的纹饰。

      7、饕餮纹西周极为流行。

      8、夔龙纹,一条腿的短身龙西周用的比较多,后代有较大变化。

      9、两只头的虺纹源于春秋,后世少见。

      10、春秋时期的云纹繁密、繁而不乱,极有规律。

      11、战国的云纹用细线雕出隐约凸起,云朵排列规律,正反完全吻合。

      12、战国出现勾连云纹,两汉普遍使用。

      13、三角型勾连谷纹源于战国两汉普遍使用。

      14、谷纹源于春秋一直延续到晚清。

      15、螭纹源于战国一直延续到晚清。

      16、唐代出现流云纹、卷草纹、胡人伎乐纹。

      17、宋代出现娄雕花鸟纹,折枝花卉和风鸟纹。

      18、明代出现山水人物纹,谐音隐喻纹。  

     

    四、从雕工鉴别古玉

    中国古代玉器的雕刻不外乎阴雕、阳雕、浮雕、圆雕、镂雕。这些技法在红山文化已经成熟,但是同样这些技法,在各个朝代,又有自己的个性。由于受当时的生产工具的影响每一个时代对玉器的加工都有一定的办法,并出现一定的特征。高古时期加工一件精美的玉器要花费数年的时间,后代人很难仿制成神形毕肖的玉器。

      红山文化:平面打洼;片状,将玉器平面中心磨凹下去,边沿均呈斜坡薄刃状。穿孔为象鼻穿孔。红山文化玉器特点;三不”“一横

      夏代:当时已使用砣轮式工具,根据玉器的需要在表面刻划出条条细阴线。此法统称为勾法,再将砣轮将它向外加以扩展,形成斜面,为勾彻法.此工艺为几千年玉器阴线纹的工艺奠定了基础。

      商代:出现了压地隐起和减地雕法成熟了勾撤雕法,

      西周:出现两条阴线构成的勾撤雕法。

    春秋:出现了精细的减地琢法;

      战国:出现了出廊雕法;

      汉代:西汉出现了双钩雕法。粗刀、陡刀、细刀、(游丝毛刀、汉八刀)

      唐代:出现短细阴线雕。

      宋代:出现了深层立体缕雕(花上压花雕法)

      明代:工的特点为,北大名,南细工

      
    五、从沁色鉴识古玉

      古玉之所以能动人心,就是古玉在地下睡眠几百年,几千年之后,会因为受地下各种各样化学物质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色彩、质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之沁色。椐统计沁色有七十余种,沁色受阴阳二气,的影响产生,又是那么的美不胜收,于是有沁色的古玉就成了人们刻意追求的目标。往往一块古玉因为沁色美而身价骤增百倍。而各种沁色也成了鉴识古玉的重要手段。

      真正的沁色,皆由外纳于内,沁色沁于玉的内部而假沁则是浮在玉的表面。汉以前的古玉,决大多数沁相当深重,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沁色:沁点、沁纹、沁脉、沁片、钙化层、沁凹;

      2、沁坑:沁沟、沁孔;

      3、沁质:土沁、金属沁、酸碱沁;

      4、沁浆:所有受沁的远古玉,一旦脱离土埋的环境,进入适当的温度,湿度,玉的表面就会发生变化。经过温水浸泡附在玉表面的异质,将会脱落,原玉显露出来,同时泌出一层包浆。另外凡是古玉开水浸泡后在其雕工处,有时是整个玉会有一层白灰,那就是出灰出灰是古玉的一种标志。

    掌握玉器断代技术,必须从玉料、形状或纹饰等方面来找出伪作的破绽:

    1、从玉质上辨伪,古代玉器特别是商代以来玉器,凡贵重器物,都是用优质玉料,如和田玉、南阳玉等,如用次的玉料来制作,就很可能是假货。

    2、从浸色上辨伪,伪造古玉者为达到古色效果,使用蒸煮烧烤、酸碱浸泡,甚至涂绘颜色等,但这都表现在玉器表面,与古玉自然形成的沁色有明显差异。

    3、纹饰上辨伪,伪造假玉器者常用的一种技法就是在素面旧玉器上加刻纹饰以求高价出售。但因其雕琢纹饰与玉器非同一时代,故其刻纹处与没有刻纹表面沁色和新旧程度是不同的,即雕琢纹饰处色新,而原器未刻表面色旧。

    古玉的沁色是鉴别古玉的重要标志,为此许多古玉制假者往往先制作沁色,让人以为玉有沁就是古玉,何为古玉?古代玉器长期埋于地下,由于受地压、温度、湿度以及各种物质的作用而发生的色变,被称为沁色。黄色沁称土沁,白色为水沁,绿色为铜沁,紫红色为血沁,黑色为水银沁。

    仿古者为达到以假乱真,往往人工仿沁。仿沁也在北宋时初现,及至明清,仿沁的手法各种各样,极难辨认。

    但凡出土或传世的古玉真品,光泽如新者极其罕见,其上多带有一种非人为造成的沁色,因为它的沁色丰富多彩、绚丽斑斓,故而为历代收藏家、鉴赏家所珍爱。

    若按照今人的智慧加上现代的科学技术和考古学中的某些方法,还是可以把握一些玉器受沁规律的,这主要应从地理位置、埋藏环境、葬具结构等几方面来验证。众所周知,我国的地势西高北东低,尤其是西北五省,土壤多呈碱性。反之,东部海拔低,土壤湿润肥沃并呈酸性,因而对玉器的腐蚀和色变不尽相同。同理,以北纬32度为界,南温北寒,这也是造成北方多土沁,南方多水沁的重要原因之一。埋葬环境是古玉各种色沁的又一重要原因,例如新石器时代,入葬的礼仪中有往棺底铺设朱砂的习俗,因而造成陪葬的玉器出土后,侵染了朱砂并深入玉器内部,美其名曰宝石红孩儿面。其余例如铜沁、朱银沁等,一望名称即可知其然。

    葬具中的棺一般为石质和木制的,石棺耐用但其封闭不严,故细泥沙水随水会渗入,因而造成底部的沁色会重于上部。木制棺椁是用榫齿构成,时间一长便会腐朽,形同直接掩埋,玉器上就会出现满沁现象。当然,后代的墓葬法中也用木制葬具,即使朽尽塌陷,玉器却能保存完好,但在古玉接触地表的一面沁色严重,而没有接触地表的一面则基本无沁。

    绚丽的沁色是历代伪古玉者追求的对象,最晚从明代开始就有用苍黄、杂色、边皮、葱玉冒充玉沁的,而经常有卖得高价的记载,其后的清、民国乃至当代,作沁的方法更加隐蔽,手段也更加高明,给无比灿烂的古玉文化蒙上了一层阴影。

    综上所述,古玉的沁色是鉴赏古玉的核心之一,也是仿制古玉的关键,真假之辨却无非只在玉器的自然方面审视。这需要多看书、多看物、多请教、多思考才能掌握要领。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这样必会有所收获和提高。


    古玉的初步判断

    玉器的器型是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每个时代都有一些独特性的器型种类。某些器型延续几个朝代,在每个时代又有不同的细部特征。所以古玉玉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壁是玉器中沿用时间最长的器型,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几乎都有。

    本文主要研究壁和璜。

    名词解释:

    1、璜(huang):两端有孔,佩带时两端向上弯,拱背在下。沿用时间:新石器时代到西周

    2、珩(heng):中间有孔,佩带时两端朝下,拱背朝上,有的中间及两端有孔,是组佩饰配件。沿用时间:春秋战国开始使用。

    3、双区纹饰壁:一般由一圆纹线将肉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为谷纹或蒲纹,外区为一首双身的兽纹或凤鸟纹。

    4、镂空纹饰壁:一般有4种:

    A:壁的外沿上端或左右对称附雕镂空的龙纹,凤纹,螭纹。

    B:壁的内心镂空龙,凤,螭纹。

    C:将壁肉镂空纹饰。

    D:将壁作为透雕玉壁之一组成部分。


     

    时代

    器型

    技术

    特点

    纹饰

    新石器时代

    壁,璜

    石头磨圆为方

    边缘粗糙,不圆

     

    商代

    壁,璜

    磨圆为方,内孔用管攥(同钻)取材技术

    内孔圆,外壁打磨过。

    龙纹(单线纹)

    西周

    壁,璜

    磨圆为方,内孔用管攥(同钻)取材技术

    内孔圆,外壁打磨过。

    龙凤合体纹。(单线纹)

    春秋

    壁,珩

    内外均用管攥技术

    正规整圆形

    早期:双钩虺(hui)龙纹。晚器:浅浮雕虺龙纹

    战国

    壁,珩

    内外均用管攥技术

    正规整圆形

    早期:浅浮雕雪谷纹。晚期:谷纹,蒲纹,连线钉纹

    汉代

    谷壁,蒲壁

    内外均用管攥技术

    正规整圆形

    双区纹饰壁,镂空纹饰壁

    魏晋南北朝

    世俗玉器渐取代礼器(壁)

    模仿前三代

     

    一面是浮雕螭虎纹,一面是阴刻或浅浮雕谷纹,卷云纹

    清代

    世俗玉器渐取代礼器(壁)

    模仿东汉的多

     

    吉祥文字,透雕玉器,时兴的图案佩饰壁。

     


    石器时期各文化遗址中玉器分布略表

     

    文化遗址

    距今时间范围

    主要玉器类型

    分布区域

    分布地点

    小孤山文化

    10000+-

    砍斫类

    东北

    辽宁海城

    兴隆洼文化

    8000+-

    玉玦和工具

    东北

    辽西、内蒙东部

    红山文化

    5000-6000

    配饰、圆雕动物

    东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湖南古玩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或源自网络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